山东省提出,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重大转移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为加快促进高校内涵发展,我省拟重点抓好七项工程:
一是实施“名校工程”。重点建设若干所省属综合性教学研究服务型本科高校、若干所教学服务研究型本科院校、若干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。以“名校工程”引导和强化全省各高校的定位意识,支持鼓励各高校立足自己的办学层次,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重点学科、品牌专业、精品课程、名师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。
二是实施“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”。全省高校的重点学科达到100个、重点建设学科达到200个、重点扶持学科达到300个,重点建设500个品牌专业、特色专业。
三是实施“高素质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工程”。认真做好“泰山学者”和省特聘教授岗位候选人的遴选聘用工作,面向海内外引进200名特聘教授,选拔300名创新人才,培育500名基础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、500名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。提高高校教师硕士以上比例,教学研究型大学达到80%、教学型本科高校达到50-60%、高职高专院校达到30%。遴选1000名至1500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,促进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。启动“山东省教师教育计划”,构建适应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教师教育体系。
四是实施“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工程”。积极实施“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人才培养计划”、“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”,建立10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。重点建设20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,重点建设200门以上省级精品专业和课程,启动省级高职高专“精品”教材建设。
五是实施“素质教育工程”。加强高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工作,实施“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计划”、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”,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,健康成长,全面成才。
六是实施“教育质量工程”。积极推行“加强基础、淡化专业、因材施教、分类培养”,以及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多方向、强能力”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。继续强化建设,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。
七是实施“教育资源信息化工程”。建立我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,推动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,建设500门以上网络课程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。